核心提示
下半年广东省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前日刚刚结束,前天在广州体育学院,前来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络绎不绝,很多报考点都排起了长长的人龙。
此次,广东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和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人员公开招考;在国有单位就业的在职人员报考如果事先征得工作单位同意,并出具书面证明,也可以参加考试;非广东户籍(生源)报考者限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考试将在10月19日进行。
政策新亮点引发关注
在报名现场,今年7月已经毕业的张优军告诉记者,自己至今未找到工作。现在他正在准备参加人生中第三次公务员考试。这次的考试是专门为他这类现在还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开办的,考取公务员已经成为他择业的重要目标。
事实上,像张优军一样怀有同样“理想”的学生不在少数。北京师范大学刚刚完成的一项针对全国14个省市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就业去向的选择,按统计结果排序是:19%的人表示愿意到党政机关担任公务员,也就是说大约5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个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一年中有多次公务员考试,无疑增加了就业机会,公务员本身的职业优势,又给它增添了更多的吸引力。有人对其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通过考试成为公务员中的一员,有多种就业意向的人更多把它当作一次机会。“考得上,考不上就当是获取经验,对以后也有帮助。”这是一部分大学生的心态。
本次招考还有一个引起大学生关注的政策亮点,那就是为鼓励人才合理流动,河源、湛江、清远、云浮四市所辖县、镇机关未招满的职位,可从报考该市机关考试、体检、考核合格、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且专业相近的未被录用考生中择优调剂录用。调剂录用工作由市、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和招考单位实施,并将实施情况报送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备案。
公务员缘何成为“香饽饽”?
明年7月毕业的蔡玉珊学的是中文,今年7月开始一边在报社实习,一边已开始在研读公务员考试的有关书籍。她告诉记者,当公务员是她的就业首选,“图它够稳定、待遇好,而且也不会太劳累”。
记者在和不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发现,自从国家机关敞开了大门后,人们在就业形势日渐严峻的迷雾中,无不把公务员看成了一缕曙光,而个中原因,主要是“工作稳定、不吃青春饭、社会地位高、待遇吸引、会有成就感……”
随着人才竞争达到了白热化,不少企业用人机制灵活,竞争激烈,而一旦能被选中成为政府公务员,差不多就等于有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工薪、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工作稳定,成了大学生选择公务员的首要因素。
此外,尽管公务员的收入远没有某些行业那么令人眼红,但学习机会多,社会地位较高,福利待遇也有保障。“公务员又加薪啦”,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也对大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随着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当一名称职的公务员要学习新东西、要提高素质,同时也意味着公务员的成就感也会更大。有人甚至提出,干IT业、秘书、销售的人谁不怕年龄老?公务员的年龄看起来好像不那么敏感,找个职业安安稳稳一直做到退休,挺好!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曾对全市1000名各行各业的青年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青年人把公务员作为自己择业的首选。
不要盲目跟风“挤独木桥”
公务员成为“香饽饽”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报考人数一路飙升的背后,有心人不忘提醒:你真的适合当公务员吗?
事实上,考公务员的难度并不小。广东省自公开招考公务员6年来,先后组织了大型公务员招考活动14次,报考人数约25万人次,录用公务员3.15万名(不含中央垂直管理系统和派驻机构及深圳市),占同期机关补充人员总数的69.3%。近两年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海关、税务等部门,更是上百人争夺一个职位,其难度比高考要大得多,又怎是“挤独木桥”可以比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劳动部2002年的统计,在全国89个城市所需的198万个岗位中,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需求比例只占0.8%。这与大学生毕业的就业意向相差很大。
据有关人士介绍,公务员报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其中不乏盲目跟风的考生,许多考生在参加公务员工作之前,对机关工作的性质不了解,结果造成工作之后的苦恼。
一位单位人事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些考生对公务员工作并不了解,对工作和待遇往往抱有过高的心理预期,一旦工作报酬与自己的期望有落差,就容易产生心理受挫感,情绪波动甚至闹着离开,对自己对单位都造成了损害。因此,考上公务员并非‘一劳永逸’。”
已经在国家机关工作多年的老陈意味深长地说,公务员不仅要有责任感,还要求个性沉稳,做事细心,“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应当是专业人员和内行领导的结合体:除了具有专业特长外,还应具有管理经验和领导能力以及较高的政策水平。”
所以他告诫考生,在考试之前应该对公务员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了解,看是否与自己的性格爱好相适应:“与其千辛万苦地考一个不适合自己的职位,还不如努力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毕竟时间是最宝贵的。”
本版统筹 梅志清
本版撰文 胡键 张秀琼 吴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