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公务员考试>导航 > 备考辅导 >青海

2021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精选

2021-02-05 09:23:00 来源:无忧考网
【导语】申论是指针对给定材料或者特定话题而引申开来、展开议论的一种文体,是随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而出现、推行的一种新兴文体。下面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2021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精选


  背景链接:

  高校是人才聚集的高地。近年来,教育系统以实施人才计划为牵引,吸引和集聚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带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人才评价制度还不够合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改革举措落实还不到位,“唯帽子”的问题依然存在,亟需通过完善制度予以克服。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扭转高校“唯帽子”倾向,提出不给人才贴“永久牌”标签、完善人才称号退出机制、培养支持各类人才等意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无论是人才评价、职称评定,还是绩效分配、学校考核、资源分配,都应该把教书育人的成效及由此形成的学术成果作为重要评价标准。

  [综合分析]

  人才称号是对人才阶段性学术成就、贡献和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授予和使用人才称号的目的是赋予人才荣誉、使命和责任,为广大人才树立成长标杆,激励和引导人才强化使命担当。

  从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角度,要平等看待各类人才,不将高层次人才等同于人才称号获得者,不把人才称号作为评价人才、配置学术资源的依据,不单纯以人才称号获得者数量评价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从高校人才称号获得者的角度来来看,第一身份是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强化价值引领,坚守精神追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典范。

  [参考对策]

  规范人才称号获得者岗位管理:

  一是加强对人才称号获得者的合同管理,建立健全中期履职报告、聘期考核制度和重要事项报告制度。

  二是提出要健全兼职兼薪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双聘”“多聘”情况的监管力度。

  三是完善人才称号退出机制,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

  四是强化支持期概念,提出对支持期已结束的,原则上不再使用相应人才称号,确需使用的要标注支持期。

  五是在人才激励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收入分配导向,要求高校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精神和物质激励结合、岗位职责和收入水平匹配,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合理确定收入水平,不将人才称号与薪酬待遇等物质利益简单挂钩。

【篇二】2021年青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精选


  背景链接:

  2020年12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试行)》,《办法》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总结一些地方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对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的确定和主要职责,公告公示主体、内容和形式,以及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督察责任等,做出了具体规定,提出了明确要求。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事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关国家文化安全。

  [综合分析]

  现实意义: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从历史层面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

  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继往开来,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从经济层面看,良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在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促进作用。

  问题:

  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比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政策举措创新不足,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科学理念需进一步提升,应积极普及推广先进理念和科学的保护措施;整体规划与持续执行不到位,“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等现象理应得到纠正;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水平有待提升,专业的人才队伍也有待加强培养,等等。

  [参考对策]

  坚持党对文物工作的领导。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发挥党在文物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

  坚持依法保护利用。健全文物保护利用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划定文物保护利用的红线和底线,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要求和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法治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影响文物事业持续发展、制约文物作用更好发挥的体制机制问题,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强化国家站位、主动服务大局,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发挥文物资源独特优势,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文物领域各项改革,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推出重大举措,推进重点工作,鼓励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公务员考试青海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无忧考网移动版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