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群鸟学艺》课件
【教学要求】
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回答课后的思考题;
2.懂得:只有认真、虚心、耐心,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这篇童话所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通读全文,遇到不懂的词语查字典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
(1)“群鸟”是指哪些鸟?
(2)它们是怎样学艺的?结果如何?
(二)检查预习并释题
看图说说“群鸟”指哪些鸟?它们向谁学艺?“艺”在本文中指什么?(搭窝的本领)
板书:
指名完整释题: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搭窝的本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边听边思考:用①②③④⑤划出这五种鸟学艺的'段落。
分组读①②③④段,齐读⑤段。
2.学艺的结果如何?
(用书上话回答: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
(四)小结
这五种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的结果呢,下次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群鸟”指哪些鸟?
2.它们是怎样学艺的?结果如何?
(二)精读课文,读中领悟
1.学法指导:
(1)齐读第二节用“~~”划出猫头鹰的想法,用“…”圈出猫头鹰行动的词。
(2)填写下表:(出示小黑板)
(3)小结学法:
2.每人认真阅读,考虑如何填表,然后一、二、三、四组各组推举一人上黑板分别填表中的二、三、四、五栏。
3.根据所填表格,把这些鸟的学习态度从差到好排一排队并说明理由。
4.指导分角色朗读。
凤凰自始至终地教,它的话应读得亲切而耐心,猫头鹰不虚心,要读出骄傲的语气,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要读出得意的语气。
(三)评论比较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指的是谁?(猫头鹰)有的很粗糙,这是为什么?(没有耐心、不虚心、不认真),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这是为什么?(小燕子虚心、认真学、耐心地听。)
【篇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群鸟学艺》课件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拼音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课文内容。
3、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明白只有认真、虚心、耐心学习,才能学好本领的道理。
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了许多鸟,可是你们有没有观察到不同种类的鸟,它们搭的地方和窝的样子是不一样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我们来学《群鸟学艺》这篇课文,了解鸟儿们是怎样学本领。
2、质疑课题
(1)什么是群鸟?
(2)"艺"的.意思是什么?
(3)群鸟学的是什么本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三、读画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按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找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做上记号提出来。
(2)、你从哪句话中学到了什么?或懂得了什么时候请提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朗读:
(1)有哪些鸟向凤凰学搭窝?
(2)它们各是怎么学的?怎么做的?
3、过渡句:我们来看看小燕子怎样向凤凰学搭窝?
4、请一位同学朗读6--7自然段。
讨论:
(1)在这两个自然段中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凤凰教小燕子搭窝的过程,分成几个步骤,用""标出。
5、认为要学好搭窝重要的是什么?
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无论学什么,只要虚心好学,认认真真,有耐心就能学到本领?
四、读演结合,感悟中心: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推荐代表朗读,分角色带动作表演课文内容。
3、你们认为谁表演精彩,为什么?
五、总结、扩展延伸;
指导看图编故事:
(1)分小组讨论
(2)本组组长讲故事
六、联系实际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七、板书设计:
群鸟学艺
想做
猫头鹰、有什么、飞走了、仍旧不会
老鹰、挺简单、飞走了
乌鸦、我也会、得意、粗糙
麻雀、和我想的一样转身
小燕子、认认真真、漂亮、结实、暖和
【篇三】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群鸟学艺》教学反思
《群鸟学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以上教学设计是本学期我在某实习生上课时所做的课堂摘录。对于一个新老师来说,这堂课是她精心设计过的,其中体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应该说是个不错的设计,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开篇的质疑问难,创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个对比环节的设计也较巧妙,突出了小燕子的“刻苦”,有一定深度,语言训练也比较到位,后自然地引出了学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后的分角色表演给孩子的语言表达提供了一个平台,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实现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
这堂课的设计充满了童话的色彩,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是,教师在努力创设童话般的课堂情境时,却被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给破坏了。我们把第五个环节放大了来看一看:也许这个教师想尊重科学,在教育孩子们要做个勤劳、刻苦学习的人时还应多了解“真实”的科学,跳出文本,理性地看待鸟栖息的问题。在我看来,这好像为孩子们精心编织的童话梦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惊醒了,如果我是听课的孩子,也许我会想,刚才还夸小燕子刻苦学习呢,现在老师说那些鸟本来就不需要搭窝,难道不可以懒惰吗?这简直就是自相矛盾嘛!这样的引导也和先前创设的课堂情境不相符。这位教师为了不误导学生,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其他没学会搭窝的鸟住在哪里,看似在拓展延伸,相机渗透科学知识,而事实上则起了反作用。我们是要尊重科学,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不要囿于文本知识,这样的出发点原本是很好的,可是在实际操作上欠缺考虑,出现了导的方法问题。我想,在说明科学真理的同时,能不能不破坏这个童话的情趣呢?让它自然地出现并为学生所接受,而且又能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保持一致?下课后,一位一同听课的老教师说的话简直一针见血:为什么要破坏这么好的童话情境呢?教师可来个顺水推舟嘛!因为小燕子刻苦学习,搭的窝又暖和又结实。而猫头鹰、麻雀、乌鸦他们因为懒惰,没有学会搭窝,至今还没有窝呢!你知道他们现在住在哪里吗?你见到他们会对他们说什么?这不就很自然地把其它鸟的栖息地给说出来了吗。难道这不比一本正经地告诉孩子:其实这些鸟是用不着搭窝的,你知道他们住哪里吗?要好得多、有趣得多,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吗?你看,话一转,稍做改变,照样能说明科学知识,照样能告诉孩子多看书能掌握更多知识的道理。听了老教师的点评,我暗暗叫绝!
新课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应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关系,仍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